职场

办公室“瞎忙族”易患心理疾病 应活用“死时间”

发布于2012-12-19525心理网阅读2235评论0

图片

“最近忙什么?”“瞎忙!”你跟朋友见面时是否也有这样的寒暄?日前搜狐网健康频道、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在“瞎忙”。记者通过企业qq群进一步调查发现,“瞎忙族”多为年轻的办公室人群。

个案

半年没见父母却不知在忙啥

在渝中区某广告公司上班的苏丽(化名)告诉记者,她到单位半年多了,每天早上8点就到办公室,一坐到电脑前,先是MSN、QQ、飞信、旺旺登录,随后几个新闻首页弹出来,挨个看完,再刷微-博、查邮件、看网购信息……忙活一天,几乎没干啥实事,老板指派的活儿都是“抽空”干的。一天下来,苏丽说自己根本没做什么事。

在某房地产公司上班的张俊,遇到一个新项目的开发,涉及的工作内容多,牵扯到的相关部门有十几个。往往是他正做着这件事,另外一件事又找上来了。于是总是放下一件事做另一件事,心里又挂着没完成的事。这样周而复始,到最后发现,事情一件都没有做好。他说:“半年了都没回家见过父母,有时候我都不晓得我到底在忙些啥子,一片茫然。”

24岁的李东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每次同学见面问候都是:“最近在忙什么?”尽管自己的工作还算轻松,他还是习惯回答:“比较忙”。“大家都在忙,我如果太闲,怕给人感觉很没出息。”李东说。

调查

1500人有三分之一自认“瞎忙”

在搜狐网健康频道、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调查中,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几乎没时间休息”,56.6%的人会习惯性地问朋友“最近你在忙什么”,38.4%的人表示每天几乎没休闲时间,32.1%的人自认“瞎忙”,一天不知道忙什么,就是觉得没时间。

记者根据这项调查结果在企业qq群进行进一步调查,不少网友主动站到了“瞎忙族”的行列,而这些“瞎忙族”多数为年轻的办公室人群。

分析

“瞎忙族”分真忙和假忙

西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东指出,职场中“瞎忙族”分为两种:一种是职场压力太大,闲下来就焦虑,不怕忙,就怕无事可做,认为忙着才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所以没事找事的忙以此寻求心理安慰,是假忙。另一种是真忙,但是“忙”的效率不高,没明确的时间规划,身兼数职,被各种事务缠身,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但最终对工作的实际意义不大。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级心理咨询师高东表示,不少人“装忙”“找忙”,当一阵“忙碌”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反而挫败感倍增,心理压力更大。如果长期陷入这种“瞎忙”的状态,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疾病,不仅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还会造成身心疲惫,产生疲倦、易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建议

活用“死时间” 从忙碌中解脱

杨东教授表示,应该学着把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生活得有张有弛、快乐充实,才能事半功倍。对此,他提出了以下建议:

1.活用“死时间”。以半小时为单位列一个详细的时间表,了解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并分析总结哪些时间段被白白浪费,成了莫名溜走的“死时间”。将这些时间用来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打电话、填单据、回复邮件等。

2.不要到处“救火”。以要事为先,将一天的事务列表,然后用80%的时间先做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其次做重要的事。

3.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之后立刻进入下一项工作,不要许多事情同时处理。

4.学会说“不”。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核心价值观;尊重内心的感受,不攀比,不被别人的评判标准“绑架”;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懂得适当拒绝,学会放弃。

5.每天有1个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

— The End —

标签:职业压力瞎忙族

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分享!
文章转载、原创投稿:art@psy525.cn 免责声明:用户在525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本文最近访客


0人参与评论

点击登录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全国心理专家

职场相关测评




热门城市:

重庆心理咨询天津心理咨询北京心理咨询上海心理咨询广州心理咨询深圳心理咨询武汉心理咨询长沙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大连心理咨询沈阳心理咨询杭州心理咨询广东心理咨询江苏心理咨询山东心理咨询浙江心理咨询河南心理咨询河北心理咨询湖南心理咨询湖北心理咨询四川心理咨询辽宁心理咨询福建心理咨询陕西心理咨询安徽心理咨询山西心理咨询江西心理咨询广西心理咨询黑龙江心理咨询吉林心理咨询云南心理咨询内蒙古心理咨询新疆心理咨询甘肃心理咨询贵州心理咨询海南心理咨询宁夏心理咨询青海心理咨询西藏心理咨询台湾心理咨询香港心理咨询澳门心理咨询海外心理咨询


X向心理专家咨询帮您解答心理困惑点击咨询

向心理专家咨询←


粤公网安备44040202000105号粤ICP备08126023号525心理网手机版
Copyright © 2007-2023 珠海五二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