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人民日报发布:年龄和睡觉之间的关系!

发布于2023-03-02525心理网阅读474评论0

图片

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生天地间,与花草树木一般,离不开自然精华的滋养。

违背自然规律,也许三两天觉不出异样,但时间久了,健康便会亮起红灯。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这世间性价比最高的补药,就是睡觉。

人民日报发布的6张图,道出了睡觉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建议:家长应注意科学喂养,还需尽量保证婴儿夜晚睡眠的完整。

不宜夜间频繁喂奶或换尿布,尤其是后半夜,因为小月龄宝宝在后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02

建议:父母在宝宝睡前1小时先给他们洗个温水澡,放松全身讲个小故事或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也有助于入眠。

03

建议:睡前不要吃东西,卧室不要有过亮的灯或较刺激的音乐。

最好与孩子一起定个时间表,督促他们按时睡觉。睡前让孩子做些准备工作,如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在对孩子暗示“该睡觉了”。

04

建议:规律作息,入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中午小睡半小时,对身体更有益。

05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与脑力减退,或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关。

除尽可能缓解压力外,还可以在睡眠环境上下点工夫,如减小噪音、通风换气、适当遮光等,并选择10——15厘米高、软硬适中的枕头。

仍然睡不够的人,也可以通过午休的方式补觉。

06

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技能逐渐衰退,长时间躺在床上睡觉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在保持足够时间的睡眠后,多出去走一走,锻炼锻炼身体才是最好的选择。

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老人,需要养成午休习惯,但时间不要过长。

07

睡不好,危害多

1、耳聋耳鸣

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

2、肥胖

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或患上脂肪肝。

3、皮肤受损

皮肤在晚10点~11点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会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

4、记忆力下降

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5、肠胃危机

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2天~3天就要更新一次,并且一般是在夜间进行的。如果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会影响其修复过程。

同时,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6、免疫力下降

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感冒、过敏等就会不期而至地找到你头上。

7、心脏病风险

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升高。

08

10个习惯,帮你睡个好觉

1.规律生活

尽量每天同一时刻起床,包括休息日,有助于建立“生物钟”。建议7:30前起床,22:30前入睡。

2.减少白天休息时间

午休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3.增加体力活动

如做操、跳舞、打太极拳、练瑜伽等,有助于减轻入睡困难、加深睡眠,但睡前两小时不要剧烈运动。

4.控制视屏时间

减少看电视、电脑、手机等屏幕的时间。

5.控制饮食

不要空腹或饱腹上床,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饮料,比如茶、咖啡、巧克力,尽量戒烟限酒。

6.睡前做好准备

睡前可洗个热水澡或热水泡脚;穿宽松睡衣;枕头高低、软硬合适,被子薄厚适当;关灯、关好门窗,拉上窗帘,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7.有睡意后再上床

不要过早在床上酝酿睡意。

8.控制起夜次数

睡前两小时避免进食及大量饮水,以免频繁起夜。如果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考虑药物治疗。

9.不赖床

过多赖床会导致睡眠片段化和浅睡眠。

10.提防心理问题

如有心理问题,经专科医生评估后,可加用抗焦虑药物。

有句古诗写得好: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已日红。

良好的睡眠,是身体恢复、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好好睡觉,也是呵护精力、提升生活热情的最好途径。

世界也一直在奖励懂得好好睡觉的人。

那些具备良好睡眠习惯的人,更容易保持自律,生活和工作效率也高出常人。

他们往往充满无限活力和充沛精力,支撑自己在人生长河中追求想要的东西。

— The End —

标签:失眠

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分享!
文章转载、原创投稿:art@psy525.cn 免责声明:用户在525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本文最近访客


0人参与评论

点击登录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全国心理专家

健康相关测评




热门城市:

重庆心理咨询天津心理咨询北京心理咨询上海心理咨询广州心理咨询深圳心理咨询武汉心理咨询长沙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大连心理咨询沈阳心理咨询杭州心理咨询广东心理咨询江苏心理咨询山东心理咨询浙江心理咨询河南心理咨询河北心理咨询湖南心理咨询湖北心理咨询四川心理咨询辽宁心理咨询福建心理咨询陕西心理咨询安徽心理咨询山西心理咨询江西心理咨询广西心理咨询黑龙江心理咨询吉林心理咨询云南心理咨询内蒙古心理咨询新疆心理咨询甘肃心理咨询贵州心理咨询海南心理咨询宁夏心理咨询青海心理咨询西藏心理咨询台湾心理咨询香港心理咨询澳门心理咨询海外心理咨询


X向心理专家咨询帮您解答心理困惑点击咨询

向心理专家咨询←


粤公网安备44040202000105号粤ICP备08126023号525心理网手机版
Copyright © 2007-2023 珠海五二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