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发布于2023-03-15赵华阅读282评论0

图片

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看看,

心理学大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吧!

卡尔·荣格,著名心理学家。他曾说,我们的外部境遇是内心世界的向外投射。

如果能多看看我们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人格统一起来,就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具有全然、合一的感觉。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荣格的经典语录,每一句都是洞察人生的智慧箴言,多看懂一点,你的生命就顿悟一点。

01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

活在别人的认为里。

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

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02

往外看的人在做梦,

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03

人的任务,

就是意识到

从潜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

04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

就是在整合

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05

理解自身的阴暗,

是对付他人阴暗面的最好方法。

06

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

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07

人类对自己的了解,

宛如暗夜行路,

要了解自己,

就需要他人的力量。

08

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

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09

你想去找别人来抱怨,

而且是那个曾对你做过不公之事的人,

那个不理解你的、误解了你的、

伤害过你的感情、忽视过你、

不认可你、而且污蔑过你的人吗?

对了,

他还对你做过些什么坏事呢?

在这中间,

你没有看到你自己的虚荣吗,

你那无止境的荒谬的虚荣?

10

你在愤怒中消耗着自己,

你用舌头讲话,

却伸出一把冷剑,

讨论你的复仇之梦。


11

当爱支配一切时,

权力就不存在了;

当权力主宰一切时,

爱就消失了。

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12

I We=Fully I,

(我;我们=完整的我)。

13

与其做好人,

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14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

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15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决定着一切。

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

16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17

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

却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


18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

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 

19

对于普通人来说,

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20

你越是聪明,

你的单纯就越愚笨。

最聪明的也是在单纯处最愚笨的。

想要拯救自身免于时代精神的聪明,

我们不能靠增加自己的聪明,

反而要接受那竭力反对这聪明智慧的,

也就是单纯。

但我们也不能沉溺于单纯,

故意让自己变成傻子,

而是要成为聪明的傻子。

聪明征服世界,

单纯却征服灵魂。 

事情都是相对的,

亦是有度的。

21

思想的动摇并非是在

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

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22

在生命中,

最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事物,

也比最伟大但无意义的事物更有价值。

23

创造不是来自智力,

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

游戏本能。

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24

梦无所遮蔽,

我们只是不理解它的语言罢了。

梦给我们展示的是

未加修饰的自然的真理,

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

和没有扭曲的产物。

梦是启迪,

是人潜意识在努力

使整个心灵更趋于和谐、合理。

大多数危机都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

只是意识觉察不到而已。

梦能够泄露这一秘密。

25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要学习像太阳一样,

只是发出光和热,

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

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

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

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26

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

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 

若他找不到灵魂,

他将陷入空虚的恐惧,

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

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

他将受无尽的渴求愚弄,

在心灵之路上迷失自己,

再也找不着灵魂。

27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

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

不可能的幸福状态,

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

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作者简介:

图片

赵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已帮助过40人
  • 入驻年限11.8年

预约咨询私聊

— The End —

标签:压力调节治疗方法

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分享!
文章转载、原创投稿:art@psy525.cn 免责声明:用户在525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本文最近访客


0人参与评论

点击登录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全国心理专家

科普相关测评




热门城市:

重庆心理咨询天津心理咨询北京心理咨询上海心理咨询广州心理咨询深圳心理咨询武汉心理咨询长沙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大连心理咨询沈阳心理咨询杭州心理咨询广东心理咨询江苏心理咨询山东心理咨询浙江心理咨询河南心理咨询河北心理咨询湖南心理咨询湖北心理咨询四川心理咨询辽宁心理咨询福建心理咨询陕西心理咨询安徽心理咨询山西心理咨询江西心理咨询广西心理咨询黑龙江心理咨询吉林心理咨询云南心理咨询内蒙古心理咨询新疆心理咨询甘肃心理咨询贵州心理咨询海南心理咨询宁夏心理咨询青海心理咨询西藏心理咨询台湾心理咨询香港心理咨询澳门心理咨询海外心理咨询


X向心理专家咨询帮您解答心理困惑点击咨询

向心理专家咨询←


粤公网安备44040202000105号粤ICP备08126023号525心理网手机版
Copyright © 2007-2023 珠海五二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